汤一介先生著述简介
汤一介,1927年生于天津,湖北省黄梅人。幼承家学,其父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。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,成就卓著。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,《儒藏》编撰中心主任。
一、专著
《郭象与魏晋玄学》
《早期道教史》
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》
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》
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》
《儒教、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与中国文化》
《在非有非无之间》
《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》
《非实非虚集》
《昔不至今》
《郭象》
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:汤一介卷》
《佛教与中国文化》
《生死》
《和而不同》
《我的哲学之路》
《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》
《瞩望新轴心时代》
二、主编
《国故新知——中国文化的再诠释》
《论传统与反传统》
《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·哲学卷》
《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论著辑要丛书》
《道家文化研究丛书》
《国学举要》
《20世纪西方哲学东新史》
《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9年5月)
《一代名师:人文阐释》(文化艺术出版社,2003年7月)
《中国儒学史》(与李中华共同主编)
《儒藏》(担任总编撰)
三、论文
略论郭象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(《北京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》1962年02期)
略论王弼与魏晋玄学(《学术月刊》1963年01期)
略论早期道教关于生死、神形问题的理论(《哲学研究》1981年01期)
论郭象哲学的理论思维意义及其内在矛盾(《哲学研究》1983年04期)
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(《哲学研究》1983年10期)
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看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(《深圳大学学报:人文社会科学版》1985年03期)
论《道德经》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(《哲学研究》1986年01期)
略论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(《理论月刊》1987年01期)
论儒家的境界观(《北京社会科学》1987年04期)
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(《中国社会科学》1990年03期)
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(《北京社会科学》1990年04期)
儒学的现代化问题(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1年02期)
论老庄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(《中国哲学史》1992年01期)
在有墙与无墙之间——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?(《中国文化研究》1993年01期)
儒学的现代意义(《中国哲学史》1994年04期)
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发展中国文化寻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(《北京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》1994年04期)
古今东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(《江淮论坛》1994年06期)
华严“十玄门”的哲学意义(《中国文化研究》1995年02期)
读钱穆先生《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》(《北京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》1995年04期)
相关新闻:
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
04/21 07:02
04/21 07:02
04/21 07:02
04/21 06:49
04/21 11:28
网罗天下
频道推荐
智能推荐
凤凰读书官方微信
图片新闻
视频
-
实拍日本“最美玩家”打街霸
播放数:190645
-
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
播放数:123261
-
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
播放数:172892
-
杨幂代言手游拍广告曝光素颜脸
播放数:78933